成品人片a91观看入口824_a樱花福利院yy入口888_红杏欢迎回家地址2

报告文学:小岗之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6-03浏览次数:2169

  沈浩,当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小岗村的时候,也把共产党员的丰碑树立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作者感言

 

  刻在墓碑上的追忆

 

  时间:2009124日。星期五。天,阴冷,心情也冷。

 

  一辆大轿车缓缓驶进小岗村,沿村中的友谊大道前行,车上乘坐的是中央采访团的成员,他们从北京来,很多人第一次来小岗,这里的一切都触动着记者们敏感的神经。

 

  村西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这是小岗人实行土地流转后的大胆尝试,已经成为小岗村的支柱产业。

 

  村东的一片开阔地上矗立着上百顶蘑菇大棚,远远看去,像骑兵的军帐,透着咄咄军威。蘑菇大棚的对面是正在兴建中的GLG高科产业园,气势如虎,正蓄势待发……

 

  小岗村的中心公路叫友谊大道,笔直平坦,贯通东西,路两旁是绿化带。在友谊大道的尽头,是小岗村新建不久的公墓,墓园中央,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墓碑,墓碑的正面刻着: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同志之墓,落款日期为:1964.5.5——2009.11.6

 

  那个冬日的早晨,他再也没有醒来

 

  2009116日早晨,平静的小岗村突然传来一个石破天惊的噩耗:沈书记走了!噩耗风一般地传遍小岗,村民们带着疑问和震惊从四面八方赶来!

 

  第一个发现沈书记去世的是房东马家献和村民杜永兰。

 

  “沈书记,你醒醒!

 

  “沈书记,你怎么了?

 

  沈浩就这样沉沉地睡去了,再也没有醒来。沈浩是从小岗村他租住了6年的民房里离去的,他走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看到这悲凉的场景,让人感到心碎。清理沈浩的遗物时,沈浩的妻子王晓勤和女儿沈王一来到现场。这是一间普通的民宅,面积不到15平方米,一张床、一张桌、一条沙发,占据了房内大部分空间。阳台上挂着几件没有晾干的衣服,床前摆着一双沾满泥土的皮鞋。看到眼前的一切,王晓勤在深深自责,一个男人出门在外,多么需要家庭温暖和亲人照顾啊,作为妻子,自己没有做到,让他带着遗憾走了。知夫莫如妻,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男人,大男人就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沈浩的确是想干一番大事业,他早已在心中给小岗描绘过一张蓝图,未来的小岗,不再是小岗人的小岗,是中国的小岗,是世界的小岗。他已经为小岗村制订了“三步走”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四型村”的方案……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沈浩突然走了,这美好的愿景,这宏伟的蓝图谁来实现谁来完成?

 

  小岗村是大包干的发源地,我到那里去一定要好好干,只有干出成绩,才能对得起组织和人民,相信我能干好。

 

  ——摘自沈浩日记

 

  小岗村的呼唤

 

  20042月,一个意外的惊喜打破了沈浩家庭生活的平静。财政厅领导找他谈话,选派他到凤阳县小岗村挂职,任期3年。

 

  从省、市、县三级机关选派年轻优秀党员干部到村镇挂职,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这是省委的统一部署,从2001年开始实施,到沈浩这里是第二批。经过层层遴选,沈浩脱颖而出。当领导询问他家庭是否有困难时,他不加掩饰地回答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里的困难我自己能克服。”思想工作难做啊!既要安抚母亲,又要说服妻子,还要哄好女儿。“不就是3年吗,满打满算还不到1100天,挺一挺就熬过去了,再说了,小岗到合肥并不远,开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我还可以经常回家。 ”这句安慰家人的话,他说了无数遍。

 

  沈浩最担心的不是来自家庭的阻力,而是自己能否胜任这个村官。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省财政厅工作,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工作顺利,如今领命到基层工作,自己能干好吗?自己虽然出生在农村,对农民有着朴素的感情,可一点农村工作的经验也没有啊。就这样,沈浩带着干好工作的美好愿望和并非多余的担心走马上任了。这一年,他39岁。

 

  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

 

  沈浩是低姿态走进小岗村的,没有接风宴席,没有施政演说,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全村108户人家走了一个遍,与每一户村民促膝谈心,与他们共商小岗发展大计。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已经成为至理名言了。沈浩带领小岗人打翻身仗的第一战役就是修公路。

 

  小岗村的村中公路原来是张家港市长江村援建的,是个半截子工程。村民们早就渴望着有一条完整的水泥路了,可想归想,村里没钱修啊!沈浩知道小岗村的家底,集资修路也有很大难度,可行的办法就是“借风行船”。钱到位了,路怎么修?起初,大家一致意见是实行招标。标书出来了,最少的报价也不低于50万。如果自己干呢?沈浩换了一个思路。农村最不缺的是劳动力,眼下是农闲时节,全村人一起参与,既能加快施工进度,又能给村民增加收入,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啊!沈浩的提议得到村民一致赞同,他们从一个建筑公司租来设备,请来技工,红红火火地干了起来。在修路的工地上,人们每天都能看到沈浩的影子,他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脚踏实地地干。

 

  沈浩的另一个“大动作”是他为小岗村修的那条通往县城的村级公路。从小岗村到凤阳县城,直线距离20公里,却要绕行40公里才能抵达,既费时又费力。如果修一条直达的公路该有多好啊,这条路一直是小岗村人的一个梦,是沈浩帮小岗村人圆了这个梦。修一条20公里长的水泥路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且不说资金缺乏,还要征得地方政府的支持,要设计,要规划,要征地,要跑城建局、交通局、公路局,县里要跑,市里省里也要跑,所有的前期筹备工作都是他一个人跑,那份批文上盖了密密麻麻十多个印章。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在的小岗村,公路已经是四通八达,村与村之间连通了,村与县之间连通了,有一条路已经贯通了101国道,另一条路直接连通南洛高速。

 

  修路只是一件具体工作,可通过这项具体工作,让小岗人认识了沈浩。

 

  沈浩来小岗村又一个得民心之举是不信邪,不怕硬,敢为民作主。沈浩来小岗不久,就有群众反映集体财产被私人长期占用的问题。你沈浩敢碰这个硬钉子吗?村民们拭目以待。起初,沈浩觉得这件事解决起来并不难。第一有道义上的支持,自己主张的是正义;第二有群众的支持,这样做深得民心。他想得太简单了,小岗村的这潭浑水也太深了。这里面有家族关系、利益关系、亲朋关系、还有积郁多年的恩恩怨怨,这些关系盘根错节,一旦触犯,就会引火烧身。恐吓是虚弱无能的表现,沈浩这样认为。在一个不见星光的夜晚,黑暗中突然窜出几个幽灵,不由分说,乱拳将沈浩打倒在地,一顿暴打之后,扬长而去。沈浩被这一通乱拳打醒了,他终于明白了这“历史遗留问题”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了。沈浩从小溪河镇法律服务所把律师张秀华请到村里来担任法律顾问,依法将个人侵占集体的财产如数收回,并由此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小组,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

 

  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对这位外派来的学生官,村民们刮目相看了。

 

  有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沈浩开始实施他的发展战略。

 

  去往小岗村,5里开外就能看到6个醒目的大字:中国小岗面业。这是一家企业的名称,居然冠名“中国”字头,够气派了吧!这家企业和沈浩的发展思路如出一辙:小岗是一块金字招牌,要把这块金字招牌打出去,让中国认识小岗,让世界认识小岗。小岗面业是来小岗落户的第一家外来企业,也是沈浩来小岗后招商引资来的第一家上规模的企业。小岗面业的老总张玉奇说:“我们所以能达成协议,最重要的在于沈书记诚而有信的人格魅力,他是一个干大事的人,他是一个干实事的人,从不扯皮,从不推诿,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我一直被他的诚信深深地感动着。 ”如今的小岗面业已经建成投产,那座“中国小岗面业”的大楼已经成为小岗的标志性建筑,成了小岗人的骄傲。

 

  在小岗工业园区,和小岗面业毗邻的是正在兴建的GLG集团小岗分部。 GLG科技集团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产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甜叶菊生产和销售企业。 2009320日,总投资15亿元的“GLG农产品深加工高科产业园”破土动工。按照合同规定,该园区建设用地2000亩,内含10多个高科产业项目,该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形成60亿以上人民币的年产值。公司还将开发建设甜叶菊育种基地,计划35年内带动辐射周边乡镇推广种植该产品20万亩,预计每年将为群众带来6亿元以上的收益。谈妥项目之后,前期建设用地进入整理阶段,当时距离开工日期不到一个月,为了保证不误工期,沈浩带领村民只用了21天时间就完成了建设用地的丈量、复核、公示、补偿金发放和地面附着物的清理工作。

 

  清理地面附着物,最难清理的是迁坟。中国人最信奉“忠孝”二字,最忌讳的莫过于迁坟。先考先妣早已入土为安,重新挖出他们的尸骨另行改葬,会落下一个不肖子孙的骂名啊!工期不能耽误,思想工作必须做通。晓之以理,明之以义。沈浩一边苦口婆心地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一边着手修建小岗村公墓,既让死去的人魂有归处,又让活着的人情有所系。由于思想工作做得扎实,善后工作做得到位,工业园区规划的2000亩土地内的204座坟茔,小岗人只用了3天时间就全部完成。有的一户要迁几座祖坟,自家人忙不过来,就请外村的亲戚朋友来帮忙。

 

  小岗村的葡萄园也是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道风景是江苏张家港市长江村帮助打造的,是优质品种,当年种植,当年收获,年年增产。头一年,开发商先种了80亩示范园,让小岗村人看到了快速致富的前景。第二年,村民们不甘寂寞,大胆放手种植,葡萄园面积扩大到600亩,95%的农户都在种葡萄,平均每户4亩多,亩产收入约2000元,仅此一项,每户纯收入可达上万元。村的葡萄熟了,小岗人的心儿醉了。沈浩没有醉,他突然想到下一步棋——举办小岗村葡萄节。这的确是一步好棋,既是推销会,又是招商会,还能打造品牌,提高士气。从此,小岗村人有了自己节日——小岗葡萄节。

 

  沈浩的另一件得意之作是蘑菇棚。小岗村的蘑菇棚最初是由安徽科技学院苗娟等3名大学生创办的。 2006年,苗娟从学校来小岗村实习,在这里认识了沈书记,沈浩对苗娟说,现在的农村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农村,现在的农民也不是过去意义上的农民了,农业需要高科技,农村需要大学生。实习期满后,苗娟真的留下了。她是被沈浩的诚信留下的,是被小岗村美好的发展前景留下的。她学的是农业科技,她申请的第一个开发项目是双孢菇种植。创业第一年,他们只有3个人,搭建了35个大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179个大棚了,前来就业的大学生达到13人,年产双孢菇可达180万斤,产值高达150多万元。

 

  小岗葡萄园、小岗风味猪、小岗甜叶菊、小岗双孢菇……一个个贴着小岗标签的企业纷至沓来,他们的到来,给小岗村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活力。

 

  2006年,小岗村跻身“全国十大名村”行列;2007年,小岗村被授予安徽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在基层干了几年,为农民做了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实现了自身价值,人生观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摘自沈浩日记

 

  年夜饭吃出的味道

 

  2008年除夕的那个黎明,沈浩照样起得很早。今天是大年三十,该早点回去陪家人过个年了。沈浩简单地收拾一下行李,没有惊扰房东,静悄悄地推开房门。

 

  “沈书记。 ”就在沈浩推开房门的那一刻,门外传来一个苍老而又熟悉的声音。86岁的邱世兰是大包干带头人关有章的遗孀,晚年的她一个人寡居。

 

  “大娘,您老起得早啊,找我有事吗?

 

  “也没啥要紧的事,想叫你到我家吃个年饭。我老妈子从来没请干部吃过饭,这个面子你得给! ”邱世兰道出实情。

 

  沈浩无法推辞。那一刻,他突然想到远在合肥等他回家过年的老母亲,两个母亲的影子重叠在一起,同时让沈浩为之感动。沈浩搀起行动不便的老人,跟随老人走进那扇冷清的家门。那天,邱世兰老人很开心,人心就是一杆秤,老人家虽然不善辞令,可她心里有数,这顿饭是她用来表达感激之情的。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已经有6个不在人世了,沈书记没有忘记他们,为表彰他们的特殊贡献,每户一次性发放奖金2万元,每月另发生活补助费600元。老伴虽然已经去世了,可她却依然享受这份特殊津贴。

 

  小院酒飘香,小岗醉悠悠。那顿过年饭,有说不完的话,有道不完的情,直到天黑才结束。沈浩驱车赶回合肥,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全家人还在等他吃年饭。

 

  天大地大百姓最大

 

  有困难,找沈浩。这句话成了小岗人的口头禅。

 

  69岁高龄的五保户韩庆江房屋漏雨,沈浩带领建筑队给他修缮房屋,发现他哮喘病犯了,立即把他送往小溪河镇医院。韩庆江说什么也不肯去,不为别的,是看病花不起钱。有病哪有不看的,沈浩知道他的难言之隐,给医院捎话说,你们只管看病,花多少钱我来结账。韩庆江在医院住了整整38天,没花他老韩一分钱。身子骨硬朗了,沈浩又在村里给他找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给一家公司当门卫,月薪能拿到500元,再加上沈浩为他申请的“五保户”补贴,月收入达到上千元,虽然还不算富裕,可他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村民殷广勇是村里的特困户,全家4口人,小的小,病的病,日子过得实在是艰难。别人家里每天吃3顿,他们家常常是吃两顿,即便如此,还是难以为继。沈浩是他们家的常客,每次去从不空手,不是送吃的就是送穿的,逢年过节总是要到他们家里去看看。沈浩为他们一家4口办了“低保”,又帮助两个孩子免费进了村里的学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沈浩遵循的道德准则。那是一个冬天,那个冬天发生的故事大学生村官赵玲终生都不会忘记。那天刚下过雪,天很冷,路很滑,赵玲跟沈书记访问农户回来,见一群孩子在雪地上追逐,不停地向一个智障儿投雪团,智障儿东躲西藏,鞋子跑丢了,光着脚在地上跑,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跑。所有的人都站在那里看热闹,沈浩的脸色却变得严峻起来,他出乎意料地向智障儿走去,从身上脱下棉衣,穿在那个可怜的孩子身上。那个智障儿叫关小伟,他们家6口人,4个智障,家里穷不说,还遭人嫌弃。别人嫌弃沈书记不嫌弃,他经常到这个家里来,关小伟身上穿的棉衣、盖的棉被都是沈浩送的。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沈浩摘录的诗句

 

  98个手印留下的书记

 

  2007年初,沈浩任期届满。就要离开这块为之付出过心血的热土和与之结下深厚感情的小岗人了,沈浩的心里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他已经把这里当作故土,把这里的百姓当成爹娘了。让沈浩没有想到的是,摆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一份摁了98个手印恳请他留下的“请愿书”。发起人是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严金昌回忆说:“当年大包干摁手印时,我们不怕,不怕坐牢,不怕杀头,可这一次我们怕了,怕沈浩不情愿留下,怕耽误了沈书记的前程,怕影响他家庭幸福……”这份浸透着小岗村民无限信任的“请愿书”秘而不宣地挨家挨户地传递着,在村里传遍了,接着向上传递,从县委组织部到省财政厅再到省委组织部,最后传到沈浩手里。看到这份“请愿书”的时候,沈浩被深深地感动了,这仅仅是一张薄纸吗?不,它是沉甸甸的责任,有力透纸背的力量;这上面仅仅是98个手印吗?不,这分明是98颗滚烫的心啊!

 

  在小岗3年,沈浩付出了,也得到了。所有被侵占的集体财产被全部收回了,有线电视安装了,农贸市场开业了,农民新居落成了,村里还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这一切都是他带领小岗村村民干出来的,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浸透着自己的心血和情感。沈浩刚来小岗那年,村民年人均收入是2300元,2006年达到5000元,到2008年底已经达到6600元。这可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啊!沈浩没有愧对小岗,可他却愧对了家人。他上有90多岁的老娘,下有还没有成年的女儿,把一个不完整的家全都扔给了妻子。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沈浩还是说服家人留在小岗了,这一留,又是3年。

 

  在小岗村,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再留几年,一定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发展小岗村。

 

  ——摘自沈浩日记

 

  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2008930日,小岗人不会忘记这个喜庆的日子,这一天胡总书记来到小岗村。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参观了“大包干纪念馆”、蘑菇大棚和葡萄园,饶有兴致地询问小岗村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目标。最后有说有笑地走进村民关友江的农家小院。

 

  关友江是当年带头大包干的“十八勇士”之一,如今是小岗村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的小院宽敞整洁,院中央摆了一张小方桌,上面摆放着苹果、花生、葡萄和石榴,这些干鲜果品都是农家自产的,绝对的绿色食品。小凳子不够用,年龄大的陪总书记坐着,年轻人在身后站着。总书记说:“乡亲们,明天是国庆节,我特意来看望大家! 30年前,我们小岗村十八位村民,带头实行了大包干,不仅迅速地解决了自身温饱问题,而且为中国农村改革发展探索了一条路子,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我们这次来,看到了小岗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我为你们感到高兴。我这次来,一是看望大家,二是就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听听你们的意见,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

 

  来参加座谈会的有村干部、大包干带头人、村民代表、大学生村官。大家都有话说,可一时不知从何说起。略一停顿,总书记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关友江说:“老关,你先说吧。 ”关友江回顾了小岗村的历史,讲了改革开放30年的变迁,以农民的名义,感谢党的惠农政策。话匣子一打开,村民们争先恐后发言,他们就农民最关心的土地承包流转、农村信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沈浩最后一个发言,小岗村的历史,小岗村的今天,小岗村的未来,沈浩全都装在心里,他一口气向总书记提出3点建议:一是提高村干部素质。发展现代农业,单门独户干是不行的,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土地组织起来,确保增产增效。做好这项工作,提高村干部素质很重要。二是解决农村信贷难问题。资金短缺是发展农业的一个瓶颈。希望中央出台新政策,理顺农村金融体系,让农民自己的钱及更多的社会资金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三是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由于大量农民外出务工,一些土地荒芜,同时,粗放式经营无法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农村现有的土地潜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应当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

 

  话越说越稠,心越贴越近,不知不觉中,时已过午。 “乡亲们,时间不早了,总书记一行还没有吃午饭,留点时间给总书记说说吧。 ”省委书记王金山提议说。

 

  “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到你们最关心的有三件事。一是希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能够保持长期不变,在这里我明确告诉乡亲们,大家可以放心,我们现有的土地承包关系,将保持稳定长久不变。我们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第二,大家希望党和政府能够强化惠农政策。在这里,我也可以明确告诉大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财力的增加,中央将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乡亲们关心的第三件事,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不断得到改善,希望把自己的腰包鼓起来。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乡亲们,中央对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高度重视,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明确地告诉大家!还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总书记一再用肯定的语言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总书记的“定心丸”赢得了村民们热烈的掌声。是小岗人的掌声,是全中国农民的掌声。

 

  总书记一行调研结束离开小岗村时,听说沈浩是小岗人摁手印留下来连任的优秀村干部时,总书记握住沈浩的手勉励他说:“群众的认可,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面对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沈浩表示说:“决不辜负党和群众的期望,把小岗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沈浩在当天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当我握着总书记手的时候,所有的艰辛、酸楚和委屈全都没有了。 2008年的那个国庆节,小岗人全都沉浸在幸福和喜悦之中。沈浩多么想回家一趟,和家人一起分享这幸福和喜悦啊!可他没有回家,他突然觉得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要做的事也很多:总书记视察小岗的讲话精神要传达,小岗未来发展的蓝图要修订,干部群众的思想要统一,需要做的事太多太多。

 

  长风破浪会有时

 

  时光荏苒,眼看第二个任期就要满了,沈浩和小岗人在思考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谁是小岗村的掌舵人。

 

  就在沈浩去世的前3天,严金昌试探性地问沈浩:“沈书记,3年又快到期了,我们还想再扣你3年。

 

  沈浩脸上掠过一丝苦笑,没有立即回答。

 

  “沈书记,你掏心窝子地说,如果我们大伙还想留你,你能答应吗?

 

  “老金子,叫我说什么好呢,我理解乡亲们的这份真感情,可是……”沈浩欲言又止。

 

  停顿了一会儿,沈浩半开玩笑地回答说:“如果真的是那样,我就不走了,永远留在小岗了。

 

  就是这句半开玩笑的话,却一语成谶。

 

  其实,老金子的话不是开玩笑。早在一个月之前,小岗村186名村民已再次摁下红手印,继续挽留沈浩。这纸“请愿书”沈浩却没有看到。

 

  这就是沈浩大写的人生。

              (郝敬堂)

 

 


返回原图
/

 

武平县| 桐庐县| 石嘴山市| 万州区| 康马县| 陇川县| 彭泽县| 叶城县| 东至县| 江陵县|